找到相关内容867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性与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

    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是我们虚妄生命的积累,本身就包含着很多烦恼和不真实的成份在里面。而佛教所说的佛性,则是真实而远离颠倒梦想的,也就是《般若经》里所说的般若,它是指人认识宇宙人生的能力,是一种无限的智慧。成佛就是要开发出这种智慧。所以阿赖耶识与佛性的区别就在于虚妄和真实的区别。唯识宗认为,学佛修行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将虚妄的识别转变掉,将智慧和佛性开发出来。如果在我们的生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5881547.html
  •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清华大学博士后 圣凯   内容提要:瑜伽行派依经验立场,从部派佛教“修行佛性”—的...“行差别”的两种类型;同时,还出现了法界无差别而种性差别的矛盾结构,这是“理佛性”、“行佛性”的滥觞。玄奘正是继承《瑜伽论》《...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961689.html
  • 发扬佛性平等的和平美德

    伯圆长老   发扬佛性平等的和平美德  《南洋佛教/5》30.09.1969  在二千五百年前,恒河流域虽说是古文化最高的地方,但人类的文明尚未达到黎明的时代,自然只有强权才有生存的权利。当时... 佛陀说:一切的众生都有佛性的,一切众生也都有成佛的机会,佛性是平等的,善恶的受报也是平等的,没有贫贱高下的分别。  站在其他星球上来看我们这个人间的人,那太渺小了;如站在佛陀说的亿万太阳系的华藏世界...

    伯圆长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5149154.html
  • 佛性.塑性.形式美

    旨,乃塑师真。高可七寸,曲尽其妙。不意慧能大师观看了这件绝妙的作品后,却说:汝善塑性,不善佛性!(《景德传灯录》)此言何妙,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宗教教义之精髓与艺术真谛之间存有裂隙!在宗教艺术这个概念中...的文人画大师,未有多少佛画传统。这些林林总总的事例,似都说明了佛性与塑性的区别吧。 二 佛像作为宗教造像,具有特定之质的规定性。以宗教崇拜为目的,一般来说并不是以美感、愉悦为目标。较...

    张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4439120.html
  • 从凡夫的角度看佛性

    很多人都会说佛法是如何如何,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和自己所学的如何的深得佛旨,是究竟的佛法,然后就会自以为是的取笑或看不起其它法门或派系。 其实,这是很可笑的。如果是真正懂得佛法的浩大,那么批评或看不起...

    杨子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3548392.html
  • 佛性陈坤 万事随缘

    他被称作“忧郁王子”。 忧郁却是他的表象。 说话直接,喜恶分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历的增加,他的信心也在增长,他很知道自己是有着“话语权”的。在这个时代,这是实力的象征。 所以普遍的认识是:...

    佚名

    |华人佛教|众生|明星|万事随缘|陈坤|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3212478670.html
  • 华严宗佛性 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

      华严宗佛性 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   杨维中   华严宗之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时值天台、唯识诸宗思想成熟之时,故尔其佛学思想既具有鲜明的“自宗”特色,又有融合、吸收其它诸宗思想的倾向。从心性论角度看,天台宗于性具立场上言众生之心性与佛性关系,虽有合一之意图但仍有“二体”之嫌讥。唯识宗以无漏种子释佛性而又将其视为“客居”于识体,心性与佛性显然为“二体”之游离态。华严宗则另辟蹊径...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3579407.html
  • 徐恒志答:所谓的佛性究竟是什么?

    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一些肤浅见解,现在综合起来进行解答,作为参考,并就正于大德长者。 佛性也叫觉性、自性、本性,也叫真如、实相、圆觉、本来面目……等等,随义立名,假名很多。按照佛教教义不但人类有佛性,一切众生包括蠢动含灵,也都有佛性,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因迷妄的深浅,而有

    徐恒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6464978229.html
  • 问:佛性与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

    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是我们虚妄生命的积累,本身就包含着很多烦恼和不真实的成份在里面。而佛教所说的佛性,则是真实而远离颠倒梦想的,也就是《般若经》里所说的般若,它是指人认识宇宙人生的能力,是一种无限的智慧。成佛就是要开发出这种智慧。所以阿赖耶识与佛性的区别就在于虚妄和真实的区别。唯识宗认为,学佛修行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将虚妄的识别转变掉,将智慧和佛性开发出来。如果在我们的...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0278120.html
  • 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姚卫群   〔摘要〕本文对佛教学说中的基本观念——“佛性”观念的形成、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佛性观念、中国佛教宗派的主要佛性观念作了考察和论述。指出中国佛教宗派的佛性理论是在吸收改造印度佛教有关经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从中可见佛性观念在印度、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佛性观念;形成;发展线索;...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845837.html